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谢春晖
6月5日上午,杭州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发布警情通报:6月5日5时43分许,一辆浙A牌照的小型普通客车沿S2沪杭高速驶出杭州收费站时,碰撞收费站设施后起火,造成车上4人死亡。(浙A牌照小型普通客车碰撞收费站设施后起火 车上4人死亡)
潮新闻记者多方核实了解到,发生事故的是一辆新能源车,为纯电车型。据相关人士透露,该车辆是驶向高速收费站要出高速时发生的意外,车辆先后撞上了收费站前的水马和收费站的水泥墩,随后立即出现起火。至于在发生撞击前,驾驶员是否处于失能状态或车辆发生操作故障,还需进一步调查。
【资料图】
从相关视频中可以看到,这辆电动汽车进入收费站时直接撞向水马和安全岛。发生剧烈碰撞的同时起火,很快就吞噬了整辆小车。
近年来,电动汽车的时候爆燃和自燃事件频发。
2022年12月28日1时33分,一新能源车沿中河高架北往南体育场路下匝道行驶至体育场路口时,与在此等候行驶的四辆小型客车发生碰撞后起火,轿车司机抢救无效不幸身亡。
2022年7月21日上午,天目山西路运溪路交叉口,杭徽高速高架桥下,一辆黑色新能源轿车与一辆白色丰田SUV直行车发生撞击后起火,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。
2022年8月12日早晨7点左右,富阳区银湖街道一辆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,疑似电路短路引起。
……
新能源车如何确保安全?潮新闻记者联系了新能源领域的专家。
新能源车电池损毁会发生什么?专家剖析
“通过视频无法具体判断,这起新能源车爆燃的原因是什么。”
一位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新能源领域研究的资深专家表示,按照经验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发生爆燃,都是因为事故造成电池箱体的变形或者配件破损,而电池隔膜的破损会直接造成电池内部短路,电解质也会泄漏出来,“碰撞剧烈时,电池本体会遭到穿透性损毁,由此引发的电池正负极短路,大电流会瞬间形成热量爆发,引起火灾。”
据介绍,当下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主要有三元锂电池、磷酸铁锂电池以及碳酸锂电池,安全性上来说,碳酸锂电池最佳,磷酸铁锂电池次之,“但是,碳酸锂电池的容量只有三元锂电池的三分之一,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二分之一。”
所以,当下主流车企中,欧美的车企主要采用是三元锂电池,国内的车企采用的是碳酸铁锂电池,而碳酸锂电池因为容量低、价格高,仍处于试验阶段。
“锂电池发生燃烧往往是一瞬间的事。”新能源车采用的是电池组设计,单个电芯单体爆裂并引发火灾后,会迅速蔓延到整个电池组。加之,电池普遍安装于底盘上,且不易被扑灭,一旦爆燃,司机和乘客的安全难以得到保证。
此外,不少车企追求高续航,将电池容量扩大到极限,减少了冗余度,也是爆燃事故以及自燃发生的原因之一。
如何保证电池安全,各个厂家都在研发安全创新技术
“动力电池安全与否,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安全,是新能源汽车致命的核心系统。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表示,新能源车安全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。
2020年5月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《电动汽车安全要求》《电动客车安全要求》和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三项强制标准,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,这也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首批强制性标准。
其中,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,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,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,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。
对于如何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,各个电池制造厂家都在研发从内到外的安全创新技术,从性能和保护结构上,阻断动力电池起火的原因,确保动力电池的安全。
此外,新能源车企也不断优化安全设计,比如在电池内部充入氮气,实时隔绝氧气,以此阻隔电池内部的有氧燃烧条件,避免失火事故的发生。改制电池形状,比如推出刀片电池,万一发生交通事故产生碰撞时,把给予动力电池的冲击降到最低。制作电池箱体保护结构,把电池内外分隔开来,让电池可以接受长达2小时的1300度燃烧,以保证电池的安全等等。
厂家在出厂前也会为动力电池做针刺检测、挤压测试、冲击测试、温度测试、短路测试等相关检测,“目前的产品,日常轻微的事故都能确保车辆和人员安全,所以消费者不用过度担心。”
章弘也指出,当下最可靠最有效保障新能源车安全的方法是: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安全驾驶,消除交通事故的隐患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3 华夏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